万象

松山湖心泵清流 地埋厂底藏绿洲

 
  松山湖水厂中控室内,电子屏上跳跃的“110万吨/天”数字映亮工程师的眼镜片。这座亚洲最大单体水厂正进行精密配比:臭氧接触池翻涌着西江来水,活性炭滤池吸附着东江微尘,双水源在智慧水务系统调度下汇成清流。四十公里外的市区地下,球墨铸铁管正替换最后一段老旧管网,施工队队长抚过新管壁:“这段换完,2500公里改造工程就收尾了。”他身后智能水表箱嘀嗒作响,实时监测着管网压力——去年此时,这里还因暗漏每月流失3万吨水。
 
  黄江镇梅塘地下25米处,LHC型净水设备正吞纳生活污水。透明观察窗内,多级AO工艺池中的脱氮菌群如褐云翻卷。工程师手持平板,监控着与广东蓝潜联合研发的清淤机器人首次作业:“像给肠道做无痛肠镜。”而在地面生态公园,晨练老人踩着玻璃钢井盖浑然不觉,儿童滑梯下方正是污泥沉淀池的穹顶。这种“地埋式魔术”在清溪厦坭厂再度升级:污泥焚烧项目的尾气监测屏显示,二噁英超标警报已连续180天未触发。
 
  污泥焚烧中心的监控画面更震撼。传送带将含水率80%的污泥送进千度炉膛,实业公司技术员指着实时数据:“2000吨污泥焚烧发电量,够五千户用一天。”灰渣处理车间里,煅烧后的颗粒正装车运往建材厂,而尚川水务的技术团队正在中试硫自养反硝化装置——试管里深红菌落验证着低碳脱氮的可能。当松山湖厂分布式光伏板转向正午阳光时,东莞水脉的智慧革新已渗透至每滴水的旅程。
 
上一篇:大朗织密救助网,点亮困境人群新生路
下一篇:横沥“百姓名嘴”竞讲高质量发展
返回首页